8月14日上午,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馬鞍山市“奮力打造長三角‘白菜心’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(第五場),邀請市民政局黨委書記阮兵,國家統計局馬鞍山調查隊黨組書記、隊長李燕,市統計局黨組書記汪學峰,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楊文旭,圍繞“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質,打造百姓富的‘白菜心’”進行專題發布。
經濟實力穩步攀升,物質基礎更加穩固
三年來,我市堅持發展為上,立足增強發展動力,提升發展質量,全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。2022年,全市實現GDP2520.96億元,比2020年凈增418.26億元,年均增長5.6%;人均GDP達11.6萬元,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.6倍,比2020年提升1.9萬元;全員勞動生產率由18.7萬元/人提高到22.5萬元/人,穩居全省前列。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0.1%,比2020年提升5.5個百分點。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5.7%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.2個百分點,比2020年提升1.7個百分點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44.6%,居全省首位;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879家,比2020年增加293家。
堅持增崗穩崗,大眾創業成效顯著。2022年,全市新增就業4.2萬人,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.88萬人,“4050”人員等困難群體再就業0.24萬人。大力實施“詩城英才”計劃,引進培養各類人才3萬人,本地高校應屆畢業生留馬就業率達25.9%。新增經營主體9.7萬戶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.2億元,直接扶持創業5169人,帶動就業1.56萬人。
居民收入穩步提高,消費結構優化升級
“錢袋子”更鼓,“腰桿子”更挺,“心窩子”更甜,“米袋子”更滿,“菜籃子”更足……三年來,我市出臺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政策,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,收入差距持續縮小,消費水平穩步提高,消費結構優化升級。
三年來,我市城鄉居民收入始終位居全省第一位,兩項收入水平均遠高于全國全省,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。其中: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20元,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137元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287元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3元,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230元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788元。我市多措并舉促進消費市場平穩增長,有效提振居民消費信心,居民消費水平躍上新臺階,發展型改善型消費提升。2022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810元,較2020年年均增長4.8%。
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鞏固,鄉村振興銜接蹄疾步穩
我市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嚴守返貧致貧風險底線,全力促進脫貧人口增收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截至2020年底,全市2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、14105戶29596名貧困人口同全市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。脫貧戶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2886元增至2022年的17400元,穩定實現吃穿不愁,基本醫療、義務教育、住房及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28個脫貧村村均經營性收入從2014年的1.54萬元增至2022年的89.96萬元。累計投入銜接資金6.89億元,實施產業項目716個,特色大米種植、預制菜加工等一系列特色產業蓬勃發展。
在全省率先掛牌成立鄉村振興機構,選派141名優秀干部開展駐村幫扶,市縣鎮村四級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實現平穩過渡,基本形成“1+57+N”政策體系,有效搭建了銜接政策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民生福祉持續改善,提升城市發展“溫度”
堅持民生為本,我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,辦好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,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2022年,全市民生支出264.29億元,占財政支出比重達83.2%。落實托底保障政策,社會保障提標擴面,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人員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,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、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。市民生活居住環境持續改善,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57個,建成棚改安置房7833套,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89戶。
基本民生保障更精準,城鄉低保標準由戶月人均648元逐步提高到730元,特困人員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月950元。深化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,建成家庭養老床位1375張,累計為3815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45萬人次。大力實施老年助餐服務“暖民心”行動,累計建成老年助餐服務設施323個,基本構建了“中心食堂+集中配送+社區就餐(或送餐入戶)”的服務模式。
記者 余萍